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.49万平方公里******
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(记者 陈溯)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12日在北京表示,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.49万平方公里。
水土保持状况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。当天,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中国水土保持有关情况。
朱程清表示,近年来,中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“双下降”态势。据水利部最新监测,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.42万平方公里,较十年前减少27.49万平方公里,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33.8%下降至18.93%。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,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近日,中国官方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,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引。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5年,中国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,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,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,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,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%。到2035年,系统完备、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,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,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,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%。
“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非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。”中国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国水土保持率为72%。在现有267.4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中,有122.9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沙漠、戈壁腹地和高寒高海拔地区,这些是不宜治理或不需要治理的,在需要治理的面积中,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规律、自然地理条件及技术经济等因素,最终只有52万多平方公里有望彻底“销号”,其余的只能实现强度降级。“剩余的水土流失面积都是‘难啃的硬骨头’,提升水土保持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。”
为实现《意见》目标,吴文庆表示,下一步将把林草地水土流失作为“减量”的重点,提高林草地植被覆盖度,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,把坡耕地和侵蚀沟作为“降级”的重点,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、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、东北黑土地侵蚀沟治理。同时,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,严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,加大对在建项目集中扰动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力度,推动全社会走绿色、低碳、循环发展之路。(完)
河南8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超93%******
图为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、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作主发布词。韩章云 摄
中新网郑州1月9日电 (记者韩章云)1月9日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”通报称,该省8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154.98万人、接种率93.25%。
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、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介绍,河南已全面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,并根据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状况和疫苗接种等因素,分为高风险人群、中风险人群、低风险人群三个类别,分别标记为红色、黄色和绿色。
图为1月9日,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。韩章云 摄
通报称,截至1月7日,河南全省累计排查1283.42万人,其中高风险人群100.79万人,占比7.85%;中风险人群245.07万人,占比19.10%;低风险人群937.56万人,占比73.05%。
在疫苗接种方面,阚全程介绍,河南通过采取流动接种车进社区、进养老机构、下乡进村等措施,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。
通报称,截至1月7日,河南全省60~79岁人群全程接种1372.02万人、接种率98.49%,加强接种1080.63万人、接种率93.58%;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154.98万人、接种率93.25%,加强接种90.82万人、接种率80.27%。
为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,河南依托全省3.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和11万名村医,利用电话、微信、视频、上门随访等方式,对高风险人群每周3次随访、中风险人群每周2次随访。对重点人群跟踪健康监测、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,实行早期干预,加强早期识别。一旦发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,立即指导就诊转诊,防止重症发生。
同时,河南还积极开展分级医疗救治。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能够开展氧疗服务。郑州、洛阳、南阳、周口、漯河、鹤壁等地将部分核酸小屋改造为发热诊疗站,方便居民就近就便就医。同时,依托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,建立重症患者转诊转运机制。对有重症倾向的高龄患者,直接转诊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